不久前,一則“北京地鐵測試人臉識別技術,未來市民有望刷臉乘坐地鐵。”的新聞引發了熱議。據悉,北京地鐵部門已開始小范圍測試中。如照片庫的精確度能100%驗證成功,則地鐵刷臉將會在全路網鋪開。
刷臉進站在北京地鐵如此龐大的人流量下的實施效果以及其將面臨的落地化難點問題,我們暫且不提。今天我們將聚焦的是在各類智能技術、新興技術等的交融影響下,便利我們出行的——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能做什么?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簡稱:ITS)的基礎上,在交通領域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技術,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換言之,智慧交通讓我們的交通系統“看得見、看得懂”,不僅能緩解道路擁堵等“城市病”、還能保障交通安全、豐富人們的出行方式。(如查處交通違規現象、檢測司機的駕駛狀態、助力路面交通順暢等,當然還有我們司空見慣的掃碼乘車、高速無感通行等等)。
智慧交通推進效果如何?
近年來,我國智慧交通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基礎設施和裝備智能化水平大幅上升。政府從路網規劃、交運系統建設、交通管理等角度推進智慧交通。
與此同時,眾多巨頭也在交通運輸領域積極布局,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涌現。如騰訊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探索已覆蓋停車場無感支付、共享單車、騰訊乘車碼乘公交/地鐵等;阿里也推出了支付寶掃碼乘車,并宣布升級汽車戰略,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華為、百度等也從無人駕駛、車路協同、智慧城市、智慧高速等多個角度搶灘布局智慧交通市場。
智慧交通的發展方向
目前,智慧交通正在向智能建造、智能服務、智能安全保障和智能經營方向發展,未來,智慧交通在立足于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安全保障的同時,將會更多關注效率、服務和環保等方面。
智慧交通各領域所涵蓋的企業眾多,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未來對于企業及其產品的智能化、落地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滿足市場需求,用科技賦能未來
智慧交通涉及道路交通監控、電子警察/卡口、交通信號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和誘導、智慧公共交通、不停車收費ETC、車聯網等等,數據龐大、系統復雜,這為周邊設備的性能要求增加了更多門檻。
結語:隨著智慧城市、城市化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智慧交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而這也將為更多企業帶來發展機遇,使得企業在不斷滿足市場需求下,實現創新升級,帶來更多的智能化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