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鄉村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最大優勢。法律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是落實國家生態保護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法律規定健全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制度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行耕地養護、修復、休耕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將國家生態保護政策制度化、法定化,是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部署的重要體現。
二是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十三五”期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5%,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 年負增長。目前,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還處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關口。法律規定,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和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對超劑量、超范圍使用農藥、肥料等作出禁止性要求,為實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主要目標,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目前城鄉環境治理水平差距依然較大,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糞污遍地等“臟亂差”現象在部分地區還比較突出。法律規定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加強森林、草原、濕地等保護修復,開展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持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承載著億萬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