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老需求爆發,智慧養老概念迅速躥紅,不少資本爭先恐后的涌入智慧養老市場。如今,智慧養老軟件幾乎成為養老機構的重要運營工具。那不少人就疑惑了,智慧養老系統為什么會越來越火?這與百姓養老有什么關系?
接下來跟小編一起探索一下吧!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老齡化社會已形成,養老負擔加重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總人口數突破14億,但人口出生率再創新低,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人口數據的背后,牽連著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規模。
有專家指出,從勞動力方面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達峰值,人口紅利消失,中國“未富先老”,預計2050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將比2018年大幅減少24%。從老齡化看,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從1980年的22歲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歲,預計2030年將升至43歲;2018-2050年中國老人比重將從12%快速升至30%,屆時每3.3個中國人中將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養老負擔日益加重,這使得1.5億的子女焦慮不安。
化解這一困境,“智慧養老”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資金固然重要,但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關鍵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智慧養老系統致力于為老人提供更智能、更專業的服務,以便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原因二:傳統養老方式已不能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落葉歸根”的觀念較重,以至于大多數老人都選擇居家養老,據統計目前國內近九成的老人為居家養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老服務不僅局限于老人日常生活服務內容局面,尤其是居家空巢、生活能力下降的老人,他們更多的需求在于醫療保健、精神慰籍、社會交往等深度服務。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老人的養老需求。那如何讓老人不出家門也能享受到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呢?
基于這一點,“智慧養老”隨之誕生。智慧居家養老系統整合了社會上的許多有利資源,實現了居家養老的專業化,并結合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點——老年人在家養老就可以享受到機構養老的服務,實現了床位到家、機構到家、服務到家的社會養老服務模式。通過高科技的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最大程度地解決空巢老人寂寞、生活不便的問題。
原因三:智慧養老更能貼近多樣化養老需求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成為各大行業轉型升級的相關熱詞,養老行業也不例外?!盎ヂ摼W+養老”模式隨之誕生,發展智慧養老,可以說是破解養老問題的有益途徑。所謂智慧養老,就是借助互聯網、智能呼叫、GPS定位等高新技術,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創建 “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并且涵蓋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日間照料、醫養結合等多種養老形式
當老年人有服務(包括送餐、代購、保潔、護理、康復等服務內容)需要時,通過電話或網絡聯系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平臺會根據老年人的要求,派相關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并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當老人出門時,系統會通過定位設備對老人進行實時定位,一旦老人遇到突發情況可以一鍵求助,平臺會第一時間安排工作人員對老人進行援救。
老人在家每日進行健康測量,數據將上傳平臺形成健康檔案,一旦發現老人健康異常,平臺就會接到警報。
原因四:智慧養老為國家排憂解難
養老行業作為國家民生計劃的戰略核心,重視程度高,近年來,黨和政府加強領導,精心布局,加大投入,大力推進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政府也出臺了許多扶持性政策。
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發展,為傳統養老轉型升級帶來機遇。智慧養老將突破傳統養老在居家照顧、出行、安全保護、健康管理、精神關愛五方面的難點。加快智慧養老發展,積極配合國家若干政策,推動資金集約化整合和精準投放。
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28條具體舉措,指出要實施“互聯網+養老”行動。包括要促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等產品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應用;在全國建設一批“智慧養老院”,推廣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改善服務體驗等。
目前,全國共有238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130條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和29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
智慧養老系統提高了養老機構的服務,也讓老人享受到高科技帶來的智慧養老生活,讓子女能夠借助科技更好地照顧老人,并且能夠為政府分憂,減輕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