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的老齡化和高齡化背景,傳統的養老模式面臨困境,全國各各地開始對智慧養老解決方案進行積極探索,其中居家養老模式是解決我國養老模式的一種有效方法。
然而養老機構床位緊張,養老服務的缺口依然很大。目前,全國養老機構僅有床位390萬張,也就是說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床位只有20.5張。在很多城市,公立養老院、托老所更是一床難求,私立的養老公寓又價格較高,加之大部分老年人喜歡在家里養老,居家養老將成為未來很長時期內我國的主流養老方式。
居家養老不能完全依靠子女的照顧,隨著我國退休年齡的漸進式延遲,要子女來照顧老人已經變得越來越不現實,且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有諸多不便。子女不陪在老人身邊又會擔心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出現身體不適時無法及時知道等。
不過,有了互聯網的“+”入,這些都不是問題。互聯網通過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縮短”了老人與子女的空間距離,不管是視頻聊天還是家庭監控,子女即便不和老人同處一室,也能做到全天候的照料;互聯網還“縮短”了老人與醫院的距離,不管是遠程醫療的隨時問診,還是可穿戴設備的全天候記錄,即便老人不在身邊,子女也能對老人的身體狀況有準確的了解,醫療機構和監護人員即便不守在老人身邊,也能通過手機、電腦等掌握老人的健康情況。通過數據的記錄、存儲和傳輸,子女和監護人員可以更加科學、準確、及時地了解老人的處境,用網絡將老人與外界的資源和服務連接起來,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和養老機構一樣專業的醫療保健、全天候的起居照顧、隨叫隨到的生活服務、緊急情況的報警等。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也提出,到2020年,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意見》特別強調,要強化信息支撐,為醫養結合提供有力保障。目前,上海、廈門等地在社區已開始試行老人居家信息平臺建設,在社區建平臺、家庭設終端,監控老人健康狀況的同時,引導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會活動,接受社會服務。
實際上,對于居家養老的很多設計和想法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配套設施還有待完善。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養老”作為新興業態尚處于初級階段,考慮到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其培育發展仍然面臨著盈利模式、群體培育、路徑保障等問題,但將互聯網融入養老服務中,必將助力養老產業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