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建部提出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的要求以來,智慧社區已經經過了近20年的漫長摸索。2014年5月住建部發布《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指出建設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治理體系和智能化社會服務模式。2018年,發改委提出了“綠色智慧社區”的建設要求,即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協同化的五化建設要求,讓居民的生活更安全、便捷、舒適和愉快。同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再一次強調“互聯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將“互聯網+”和社區管理的深度結合,加速智慧社區的發展。
智慧社區的現狀
1、智慧社區的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社區智慧型產業優勢,集成先進技術,推進信息網絡綜合化、寬帶化、物聯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務、文化教育、醫藥衛生、社區建設管理、社區交通、環境監控、公共服務、居家生活等領域建設,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社區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努力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將社區建設為一個基礎設施先進、信息網絡通暢、科技應用普及、生產生活便捷、社區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惠及全體市民的智慧社區。
2、社區建設的現狀
隨著社區建設的不斷發展,轄區內封閉小區的數量不斷增多,迫切需要一種智能化、信息化、系統化的手段來輔助社區、物業對社區進行管理,從而滿足住建部要求的更高效、更可靠、更便捷的社區管理模式要求。但在目前實際建設過程中任然存在一些問題:
a)已建的智慧社區平臺多為社區自行定制或集成商的標準化系統,運營平臺的協議不一致,各平臺之間很難做到系統兼容,不利于后續智慧城市的多平臺融合,社區的個性化需求也難以做到全部滿足。
b)建筑本身的人行出入口建設類型繁多,但大多數都存在不適合高流量人員同行的通病。
c)流動人員的信息采集存在弊端,存在流動人員信息更新不及時,為治安管理帶來隱患。
3、智慧社區的現狀
智慧社區的建設時一個多專業的整合,在有限的資金預算下,要保證符合政府要求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協同化的五化建設,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匹配的產品模塊。現有的智慧社區建設主要還是以政府需求為導向,融合治安、治理、便民等需求。
4、智慧社區的多方效益
a)社區、物業。獲得基于社區、小區的 “互聯網+”應用,極大的提高了社區、物業工作人的工作效率,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模式,有效管控外來人員,更高效的信息發布平臺。
b)居民。快捷、高效的無感知門禁體驗,與警務系統聯動的安全保障,及時獲取社區、小區的便民服務信息。
c)通信服務商、建設方。各類社區、物業的行業應用平臺的業務切入,獲得更精準的海量數據體系,弱電管道的充分利用,增加了通信業務的新價值。
智慧社區的典型方案
智慧社區平臺通常都是由多個子系統構成,根據政府要求及社區的自身情況,一般會配置以下幾套子系統以達到實現對小區“全區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管理要求。
1、住房管理系統。基于房屋的標準化管理,多業務類型,通過人工入錄和系統聯網的方式給社區管理提供基礎保障。配合公安通過物聯網和信息化系統,加強社區出租房管理,實現智能化排查,提高出租房安全。通過收錄商業網點信息,加強管理,并開通各類便民服務。
2、人員管理系統。基于房屋的常住人員信息管理系統,提供常住人員的各類數據。在小區出入口、電梯轎廂內安裝人臉抓拍單元,對進入小區和住宅樓內的人群進行圖像獲取進行留存,提供實時比對布控、歷史數據查詢、軌跡分析等服務。加強重點人員的出行管控,并設置重點人員預警。基于視頻系統的外來訪客人員的行動軌跡獲取,實時管控外來人員信息及活動區域,實現滯留人員的精確定位。
3、車輛管理系統。通過人、車、屋的數據合一,對社區內車輛進行管控,對重點車輛進行追蹤,聯動警務站實現實時預警。
4、社區關愛及求助系統。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以及智能化的求助終端,實現快捷的救助服務,對社區內孤寡老人及需要關愛的人員進行精準救助。實現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基于房屋的標簽化管理,便于社區日常工作。
通過建立面向社區的智慧社區運營模式,將優質企業引入智慧社區的建設和運營中來,建立多元化的運營服務機制,嘗試市場化的運作,將更多的資金引入進來。
在社區的治理中,智慧社區能極大的提升治理效率、社會效率,能真正的踐行居民的美好生活。
作者:戴方 馬鋒